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高邮市三垛镇人民政府联合召开校地合作推进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吕长生、院长张莉、党总支副书记崔金辉、综合办主任鲍永红,三垛镇领导陈正斌、孔祥希、许卫华等共同参与活动。

近年来,学院秉承“用活地方优质资源、服务区域发展实践”的指导思想,聚焦高邮县域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与鲜活的乡村振兴实践,努力丰富和拓展思政课实践育人场景,此次与三垛镇的合作,正是学院深化县域资源开发、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从“小课堂”走向“大课堂”的关键举措。
活动中,张莉与三垛镇党委组织委员孔祥希共同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揭牌,随后参观了三垛镇革命斗争史馆,并就如何利用好馆内资源上好思政实践课进行了探讨。
座谈会上,双方围绕党建共建开展、红色资源挖掘、实践教学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三垛镇党委书记陈正斌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坚持互通有无,发挥三垛红色资源与乡村振兴实践优势,整合校方师资、科研等资源,推动双方资源从“叠加”到“融合”;二是深化互学共促,借高校理论优势助力乡镇干部素养提升,搭建就业平台助力学生深入基层增长才干;三是聚焦互助双赢,在项目、技术、人才培养上联动,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
学院负责人表示,此次基地揭牌是校地合作的新起点,学院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高校教育资源与乡镇治理实践的深度对接,在党课联讲、课题联研、人才联育等方面开拓形式、深化内容,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下一步,学院将常态化开展红色研学、基层实践、党建联建等活动,不断挖掘县域红色资源与发展经验,将其转化为思政教育的优质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