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积极响应号召,组织党员教师参加中高风险地区和下沉社区一线的志愿服务。学院党政主要领导克服年龄大、身体不适等等重重困难,从抗疫大局出发,以身作则,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自8月5日以来,学院的党员志愿者在学院党总支书记汤宁荷、院长冯月明的分别率队下,以陈跃兵、朱兆军、水淑燕、刘卫琴等教师为主的12位志愿者先后参加了阳光新苑、新盛街道、梅岭东苑等中高风险地区的服务工作。他们顶着高温,戴着防护口罩和面罩,持续工作5个多小时,协助管控居民、代购代送生活用品、维持核检秩序、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和知识、清理垃圾……虽然工作很累,但没有一个人抱怨偷懒。其中,汤宁荷、冯月明、陈跃兵、朱兆军、水淑燕等5名同志都是55周岁以上、有着30年以上工龄的教育工作者,关键时刻冲锋在前,为学院全体教师树立了榜样,诠释了“立德树人”的本质内涵。
危急时刻显身手,灾难之中见真情。学院于桂凤、李岩、王剑和夏俊等中青年教师也多人次地参加上述中高风险地区的志愿服务,苏海悦、孙振宁2位老师参加市疾控中心核酸检测的辅助工作;仇文利、王慧和夏俊老师主动申请成为网络志愿者;鲍永红老师主动在社区开展核酸检测信息登记、消毒等志愿服务。学院党员、干部志愿服务参与率高,有些老师封闭在家也做了生活物资联系、心理安抚等力所能及的事情;朱雪青、薛秋2位非党员教师,也分别主动申请参加了网络志愿服务和社区志愿服务。
对特殊时期的志愿服务,刘卫琴教授深有感触地说:“做志愿者真的很辛苦,希望一些居家的人不要再有抱怨,多些理解与宽容;不要到处乱跑,自觉遵守防疫各项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