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力量,前进的方向——纺服学院线上课程思政教学督查侧记

作者:周军 戴孝林文章来源:纺服学院发布时间:2021-11-11浏览次数:1618

近年来,纺织与服装学院一直重视课程思政建设,二级督导在督课过程中始终要求专业课教师在课程讲授中注重思政引导,多次在各种会议上强调教师要开动脑筋,把“课程思政”元素生动自然的带进专业课程之中,同步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在督查教学规范的同时,也挖掘出了教师们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课程思政的一些好做法。

其中,戎丹云老师在《立体裁剪》教学过程中将服装职业素养、服装大师精神、服装大国情怀、服装科研情怀等职业教育融入其中,转化为学生精神层面的指引,激励学生成长成才。将节俭思想、创新意识、环保意识、公共道德等内容融入教学,积极引导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传承“工匠精神”。

冷德彤老师在所教《服装陈列管理课程》中,将中国传统旗袍传承与发展的思政元素纳入教学实践,通过服装展场动线设计,以极具文化特色的传统服装来展现一个民族共通的审美趣味,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重温中国灿烂的服饰文化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张蔚老师在其教授的《服装店铺电脑效果图表现》课程中,将构建知识的能力和学习党史、党章的兴趣同步提高。教学过程中,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专业学习与思政教育,既培养探索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又强化爱党、爱国信念,达到职业技能培养、思政育人的双重目的。

唐灿老师在其《服装市场营销与策划》的线上教学中,通过课前的学情梳理、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比如疫情等,精心进行课程设计;课中,结合多媒体、话题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采用项目化教学,围绕思政点,引导学生关注纺织服装产业与市场,启发学生锻炼思辨思维,形成职业能力,达到思政育人的效果。课后,她及时收集整理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课程思政的思政点和实施方式。

杨潇潇老师在讲授《中外服装史》课程时,以史实梳理和线索勾勒为主,启发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不同国家的历史背景对服装发展的影响,认识服装演变与不同时代思潮之间的依存关系。同时通过南北朝时期形成的不同穿衣风格,引导学生认识和平与民族统一的重要性。

在线上课程思政教学的具体实践中,专业教师能够合理处理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的关系,摒弃“灌输式”教学方法,推动专业知识传授与课程思政教育的自然融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视与学生互动,引入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让专业学习汇聚前进力量,思政教育指明前进方向,积极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