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义诊”、穴位保健、现场压花、夕阳红手机课堂、石榴树挂上“心愿符”、讲述贝壳里的党史故事……3月2日下午,在第59个学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我校2022年志愿行动发布会暨“团团公益课堂”启动仪式在映月广场举行。团市委副书记梅天顺,市委宣传部创建管理处处长戴生斌、志愿者工作处副处长成曦,团市委统战部副部长赵鹏,学校副校长陈亚鸿,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花军,相关社区、村镇领导及学校相关部门、学院负责人参加了活动。
活动现场分为志愿服务、项目展示交流两个区域。多元化的志愿服务内容和精准实施的各类项目一一呈现。14个项目团队通过主题视频、角色扮演、现场制作等各种形式,将自己的丰富成果和特色做法呈现出来。
在纺织服装学院“旧物新生”项目展示区,陈列的旧物改造服装及工艺饰品格外显眼。师生们使用无纺布袋、桌布等废旧材料通过“面料改造”制成一件件时尚炫丽的服装,新颖独特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利用卡纸、铁丝、陶瓷碎片、旧羽毛球等废弃材料,做出的一个又一个精美的项链、戒指、发卡等服装搭配饰品,让现场观众惊叹于制作者的匠心独具。
管理学院“钱去哪了——反电信诈骗情景教学”团队学生通过简单的角色扮演,装扮成骗子、银行账户等,通过诙谐的语言和夸张的动作讲清楚了电信诈骗的套路与危害。园林园艺学院“邂逅压花,定格时光”项目团队展台前摆放了用压花技术制作的干花相框及团扇工艺品,精美的造型和巧妙地构思引得嘉宾的啧啧称赞。“原以为异常复杂的工艺竟然能够亲手操作出来,大大增加了参与的兴趣与获得感。”参与现场制作的人文学院学生张擎说。
“龙头关社区老年人数量多,有很多太极拳爱好者。经过前期沟通,扬州职大团委为社区推荐了‘健身八段锦’课程。”龙头关社区是“团团公益课堂”率先走进的共建基地之一,学校已为社区居民送去高质量的精神文化课程。相关负责人在现场说,我校教师用深入浅出的话语引导老人们一步步学习太极拳、八段锦的动作与技巧,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程。
据了解,去年推出“团团公益课堂”第一季以来,我校公益课程团队走进扬州各社区及乡村,取得良好反响。今年“团团公益课堂”推出2.0版本,在整合学校丰富的教学科研资源基础上,充分调动专业教师和学生志愿者的积极性,打造多类型授课团队,拓展精细化课程内容,提供了红色包、生活包、老年包、科技包等几个类型的课程包供社区选择。各社区可根据辖区居民的构成特点及个性需求订制相应的公益课程包。
“随着学校志愿服务品牌的持续深度打造,学校青年志愿者的队伍也在逐年扩大。”学校团委书记王淼说,学校志愿服务团队走入社会、走进社区、走近群众,利用节假日及课余时间开展科技普及、义务诊疗、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活动,弘扬了雷锋精神、传播了志愿文化。未来,学校将持续打造志愿服务,尤其是“团团公益课堂”工作品牌,发挥高校人才及教科研资源优势,助力扬州地方精神文明及和谐社会建设。
发布会现场回顾了2021年我校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成果,公布了2022年度“团团公益课堂”立项名单,宣布了园林园艺学院等6个学院荣获“2021年扬州世园会志愿服务优秀组织奖”。学校还与广陵区龙头关社区、李典镇团委、邗江区绿杨社区签订了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