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 | 我校培养高素质人才 为地方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作者:梁孝梅 李颖文章来源:宣传部 发展规划处发布时间:2023-09-19浏览次数:734

    编者按:五年来,我校面向行业、对接企业、促进就业,积极打造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新范式。

“现在回想起来,当初加入订单班是一个多么明智的选择,公司负担了我们3年学费,实习是真实的工程项目,工作不用东奔西走土木工程学院2023届毕业生陶诗艺同学由衷地说。日前,学校首批邗建订单班学生顺利入职邗建集团这是该校企合作方式之一,不仅帮助企业快速找到适合的人才,也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近年来,我校积极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对标地方支柱性产业发展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与企业、政府、行业达成深度合作,通过产业学院建设、园区校对接、共建就业育人项目等多项产教融合举措,架起地方产业发展立交桥,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多样化路径。

校企共同参与——打造新形态产业学院

“2020年,我们深化战略融合,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索校企合作新实践,成立了邗建班。三年多来,校企双方整合优质资源,加强教学投入,为同学们搭建了良好的学习与实践平台。”在扬州职大邗建奖(助)学、教金发放仪式上,江苏邗建集团产业教授——王贤坤介绍。今年是他来职大招聘的第5年,也是他成为邗建班产业教授的第2年。

“邗建班贯穿三年的订单班教育,让我对职业生涯有了明确的规划,我选择做一个新扬州人,因为这份工作相对稳定、待遇高,长远的发展预期促使我作出了这个选择。”活动现场,学校2022届毕业生吉柳江分享了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经验,交流了在扬建集团工作期间的心得体会。吉柳江的成长得益于扬州职大与江苏邗建集团共同建立的邗建订单班。该班不仅在授课过程中融入合作企业的定制课程,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暑期小学期、周末课堂等形式,根据实际工程项目生产情况,组织现场教学、生产实践、学徒跟学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学校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深入探索建设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将企业用人端前置到教育教学中,培养“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人才

数控装备专精特新、比亚迪汽车、晶澳智能光电……一批极具学校专业特色的产业学院正在扬州职大蓬勃发展近年来,我校与比亚迪、扬建等头部企业或地方领军企业共建8个产业学院,今年3月获批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与多个企业共建、共享、共管人才、技术、装备等资源,探索“前店后”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浸润式”育人平台,为学生“入学即入职、学习即上岗、毕业即就业”夯实了基础,通过大力推行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双创教育等切实举措,以三方协议的形式提前绑定、持续培养“优秀留扬生源”,不断提高留扬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

校地共育人才——深化地方园区企业合作

不久前,机械工程学院朱亚东博士团队为扬州海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了一款高精度转台伺服控制系统,解决了精密分度和精准定位问题,提高了转台伺服系统的可靠性和集成度,相关核心技术已获得多工位转台设备等多项专利。这也是近年来该校推进科技攻坚、产教融合,全力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学校坚定不移地走“政校行企研”协同、“城产教科创”融合办学之路,与地方园区深度合作,通过“引教入企”和“引企入教”,努力提升中小微企业及社会培训服务能力,积极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近五年来,学校通过加强与企业在人员、资金、资源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在科研项目上合作攻关,在培训教学中紧密交流,在重大技术难点上通力协作,在探索产业园区“园区+企业+学校”模式构建过程中,一项项成果不断涌现:牵头组建的苏中中小微企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入驻企业30家、深度合作企业170家;建成省级优秀科技创新团队5个,省双创团队2个;获批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16家,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和扬州市职业院校第1位……学校一直致力于与企业在人员、资金、资源等方面的深度合作,通过人员互派、互用,在科研项目上合作攻关,在培训教学中紧密交流,在重大技术难点上通力协作。

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这个“端午”假期前,继续教育学院教师及水产站专家没有闲着,他来到扬州市江都区小纪镇,就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学员展开跟踪服务,现场进行河蟹养殖与青虾养殖技术指导。学校主动对接学员,优化技术培训,使示范户了解、掌握、应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开通专家咨询热线,及时提供信息服务;精心遴选科技示范户,积极培育专业合作社,对示范户进行“物化技术”补贴。

据了解,在江苏省职业农民培育指导站、扬州市农业农村局领导下,学校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已连续开展10个年头,建立了涵盖高等院校教师、科研推广机构专家、各类农业主体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田秀才”“土专家”在内的632人的师资库,打造了103个高素质农民实习实训基地,形成了农广校、农村社区教育中心、农技推广部门、涉农高等院校等多方参与、合力推进的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成果《高素质农民“三维度”培育模式创新及推广》获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并入选全国农民培训发展“十大宣介”典型案例。

学校还在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的基础上融入项目式教学,大力推动培养同经济发展需求相匹配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助力学生多样化成才。学生在跟随老师进行智能化技术种植科技田的过程中,对如何将书本知识和种植实践有机融合有了更深的理解。   

“新时代要求职业教育要提升档次,紧跟科技步伐。我们鼓励教师带着学生在研究中学、在实践中学,身体力行探索。”校党委书记马顺圣表示,产学研融合既是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有机衔接的发展方向,也是科研成果不断契合产业发展的有力抓手。未来,学校将持续以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为引领,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蓄势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