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至14日,学校迎来5000余名2025级专科新生。此前已有950名本科新生完成报到,至此,学校2025年迎新工作顺利完成,校园内处处洋溢着青春朝气。各学院融合科技创意、人文关怀与专业特色,为新生们呈现了一场丰富多彩的入学体验。
校党委书记马顺圣来到旅游学院报到现场,为当天过生日的三位新生送上精心准备的生日礼包。礼包内既有融入扬州运河文化的鼠标垫、书签和笔记本,也有后勤饮食中心特制的生日面。一碗热气腾腾的生日面,不仅暖胃,更暖心,让离家的学子感受到“家”的温暖。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周春光来到迎新现场,关心学生报到情况,为新生加油鼓劲,勉励他们用好大学时光,为未来打下坚实基础。其他校领导纷纷来到迎新现场,用行动为新生上好“开学第一课”。
温情关怀
生日礼包、迎新餐券……专属迎新礼物,让新生“暖心又暖胃”
迎新现场,温情服务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悄然展开。在高邮湖校区,高邮市公安局车逻派出所与反诈中心联合设置宣传点,通过“下载反诈APP+答题抽奖”的方式增强新生的安全意识,答题成功还可获得毛绒玩具。今年每位新生还收到价值500元的“迎新礼遇卡”,这是高邮市委市政府继续为2025级高邮湖校区新生定制的专属臻选礼包。学生打开小程序后,可在线便捷选购生活用品。一位参与活动的新生兴奋地说:“这种宣传方式太新颖有趣啦,在玩的过程中就学到了好多反诈知识,还能直接在小程序上选生活用品,种类还特别全,省得我们到处跑着去买,太贴心啦。”
迎新日,后勤管理处在全校范围内发放6085张面值20元的迎新餐券,并免费提供4000瓶矿泉水和1500杯酸奶。食堂还贴心准备了冰激凌和小礼品,让新生与家长在品尝淮扬美食的同时,也感受到学校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份礼物甜到了心里。”不少家长夸赞道。
师范学院为每一位新生定制了钥匙扣,正面刻有姓名、学号和“梦想站”字样,背面附有班级群二维码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院训,兼具纪念意义和实用功能。现场特别布置的“师”字姓名墙——由全体新生姓名拼成,成为热门打卡点;一旁展出的学生非遗作品也吸引了众多目光,帮助新生在互动中增强对师范人身份的认同。
科技迎新
无人机、电子屏智能领航,“黑科技”点亮迎新第一课
今年,学校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迎新队伍中出现了一批特殊的“新成员”——数架无人机在空中灵活穿梭,为新生提供智能化引导服务,成为迎新现场一道亮丽的科技风景线。
这些无人机被师生们亲切地称为“智能志愿者”。它们不仅为新生提供实时的路径指引,还通过搭载的摄像头传输校园全景,帮助大家快速熟悉环境,成为今年迎新中一道亮眼的“科技风景”。
电子工程学院的迎新点同样科技感十足。来自安徽的新生明浩在报到后,学长通过学院自主开发的迎新小程序,将他的名字输入系统——左侧屏幕雷达扫描显示姓名,右侧大屏立刻动态点亮欢迎语和烟花效果,他的名字也在电子姓名墙上由灰转亮。更令他惊喜的是,这套系统是由通信和光电专业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的专业实践。全部新生报到完成后,所有姓名将拼成“邮”字,突出高邮湖校区和所在学院专业特色。“看到自己的专业这么有用,我特别期待今后的学习。”明浩兴奋地说。
体育学院则将传统的龙狮精神与AI技术相结合,把荣获省赛两连冠的龙狮队形象通过AI生成技术转化为卡通冰箱贴,发放给每一位新生。体育教育专业2501班梅树屹拿到后感慨:“它不仅可爱,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现场,“摸高挑战赛”也吸引了许多新生踊跃参与,成功触摸3米高度的学生还获得了苏超扬州队的签名足球,寓意“勇敢向上、不断超越”。
专业展示
学长学姐“绝活”亮相,迎新现场秒变实战课堂
“我们的黄瓜从三月份开始育苗,看着它们一天天抽叶、爬蔓、开花、挂果……今天能把自己亲手种的黄瓜交到学弟学妹手中,这种感觉,特别自豪。”现代农业技术专业2401班的黄菊站在园林园艺学院迎新展台前,捧着一根翠绿带刺的黄瓜,笑容灿烂地对记者说。
这里正在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以书换蔬”活动。新生们用从家中带来的旧书,即可换得学长学姐亲手种植的黄瓜、小番茄、胡萝卜或多肉盆栽。每一份蔬菜、每一株绿植,不仅凝聚着农艺学子的汗水,更承载着知识与劳动相结合的育人理念。后续,所有回收的旧书将捐赠至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供学生免费取阅,持续传递书香与温暖。
另一边,几位新生正手持精美的镂空明信片,在校园中穿梭“打卡”。这些由学长学姐亲手绘制的“四季花朵”主题明信片,将扬职大标志景观与艺术创意融为一体。新生们一边寻找打卡点,一边熟悉校园,在不经意间拉近了与学校的距离。
“这不仅是一次迎新,更是一堂生动的专业第一课和劳动教育课。”园林园艺学院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寓教于劳、育才于技’的理念从入学第一天就扎根学生心中。”
而此时的管理学院迎新点,俨然成了一个“临时直播基地”。几位高年级学生化身带货主播,正流畅幽默地介绍着校企合作产品:扬州酱菜、本地大米、3D打印运动鞋……直播屏上弹幕不时飘过“学长好帅!”“专业爱了!”的互动留言。这场“真操实练”的直播,既展示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也为新生埋下了一颗“向往专业”的种子。